執行長的話

社福團體的夢魘

Image

以前的我一直深信只要我們努力去做天主所喜歡的事,錢絕不是問題。但沒想到,這半年來,因著金融風暴,幾乎所有的基金會都面臨捉襟見肘的命運,我們更是身歷其境。說實在的,弱勢族群這麼多,誰會願意出錢去幫助一群人人口中無藥可救的大壞蛋。就這樣,過去好不容易一分一毫省下來的善款,就像河床見底的裂縫,令人膽顫心驚。

我還記得有一個月,眼看沒多久就發不出員工薪資,只好硬著頭寫了一封哀的美敦書,投到我過去工作單位的雙月刊。我知道那裡有很多同仁都在默默行善,我也有很多感情很好且一起打拼的夥伴;再想想過去20多年來,身邊同事的紅白帖,我和我先生從不缺席,但女兒結婚時我們不曾發過一張喜帖。心想:這篇募款專文出去後,不只好幾千位員工可以看到,還有一些正在大廳等待叫號卻無意翻到刊物的有心人…,這樣或許就能幫我們撐過一些時日。

知道那篇文章被刊登出來後,有好長一段時日,我幾乎天天都去刷本子,但半年下來,總共只募到四萬多,而且都集中在前兩個月,之後就只剩下兩個恩人。這個打擊,對我來說,比什麼都大,我再也不相信自己會寫文章。之後,我們也真的面臨到因為發不出薪水而被迫走了三位優秀員工的窘境。這使我不得不開始羨慕香港的社福機構及他們對社工人員的待遇與保障。第一次參訪香港的戒毒工作,是三年前的事,當時的我,是搭著露德之家成員的便車。那次,除了對美沙冬減害療法留下深刻的印象外,就屬香港政府對社福團體的重視與支持了,我還特別拍下一張黃大仙附近國宅路標指示的照片圖。一直尋找家園的我們,真的很驚訝那兒的國宅一樓,怎麼全都是社福機構的服務中心或中途之家。

第二次參訪香港,是今年初的事,當時我們為了要接辦女性中途之家,再度走訪香港。黃大仙旁的路標指示牌,依舊站立在那裡。只是這次我們想請教的問題更多了,除了他們35年來的更生人中途之家工作外,我們更關心他們的經費來源。當得知他們有95%的經費都來自政府(因為背後有賽馬會的支持),我們所有的工作夥伴都忍不住驚呼:「哇!那你們只要煩惱那剩餘的5%囉!」「喔!不,剩餘的5%還是由賽馬會支付,只不過前面的95%是透過政府部門審核與發放,後面的5%是由賽馬會直接撥款給我們!」頓時間,我們所有人的焦點都從他們過去輝煌的反毒工作,移轉到他們的社福制度上。

在羨慕的背後,我們不禁要問,我們的宏觀是什麼?為什麼有那麼多社福機構的社工人員,他們最主要的任務已不再是服務個案,而是如何絞盡腦汁寫方案、編預算、陳列成果報告書…,為的是向政府要錢。運氣好的機構,在要到錢後,更要懂得會花錢,否則下年度的預算就會被砍;甚至還聽說有些社福機構以拆帳分紅的方式,鼓勵公關創造募款績效。我深信這絕不會是創辦人最初的理念,然而,是什麼原因讓大家放棄了原有的堅持?

最近,聯合勸募協會副秘書長陳文良就寫了一篇文章《鹽若失了味》,登在天主教的「見證」月刊上。文中,作者特別對台灣當前的社福機構發展方向,提出了他的隱憂:「台灣的社會福利在政府預算增加及專業服務方法的引進下,社會服務工作已從慈善性質的弱勢關懷,逐漸往人人都將是服務使用者的方向發展……以前那種以傳教士理念所感召的『追隨者』,逐漸被專業的『受雇者』所取代。」真令人有不甚唏噓之感。看來,如何在愛心與麵包的夾縫中取得平衡,將永遠會是助人工作者的最大挑戰。

社會企業聯絡電話:(02)2936-2989

七品聚餐廳粉絲團

利伯他茲臺北諮商所

Rebirth cafe 心聚點

九個菓子粉絲團

© 2021 財團法人利伯他茲教育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