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故事

社工在家庭修復中的挑戰與反思

Image

文/成人組

113年1月開始接觸林阿姨,每月要跟林阿姨約訪視,林阿姨總是會說不能約家裡,因為林阿姨的小兒子會生氣。因此我們約在外面見面,但每次約好要見面,林阿姨總會突然被公司叫去上班,因此一直沒約成,直到3月中旬才約到在便利商店見面,但當天沒有談多久,林阿姨就說等一下要去上班,因此原本要給林阿姨的物資,林阿姨也沒拿走。

第一次跟林阿姨見面詢問林阿姨的需求,她說希望可以申請低收入戶補助,但是之前申請都沒有過。在會談過程中得知林阿姨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已經結婚生子居住在高雄,但平時幾乎沒有往來,就連過年期間也不會見面。小兒子目前住在家裡,工作不是很穩定,若沒有外出工作,林阿姨會給一天200~300元不等。林阿姨的家裡只有一張床,我好奇詢問怎麼睡?林阿姨說他和小兒子會輪流睡床。

第一次訪視結束我腦海浮現了幾個問題:

1. 為何林阿姨的大兒子和林阿姨幾乎沒有聯繫,就連過年也都沒有聯繫?是什麼原因讓他們之間沒了聯繫?為何林阿姨這麼怕小兒子?

2. 林阿姨已經64歲了,為何還要辛苦賺錢且要還要給小兒子零用錢呢?

4月~7月跟林阿姨聯繫約訪視都沒有成功,而在聯繫的過程中,林阿姨時常掛我的電話或傳訊息給我卻不明確表達需求,讓我時常一頭霧水。8月我再打電話給林阿姨關懷近況,林阿姨只說我在醫院,我快死了你知道嗎?然後就把電話掛掉,當我再回電給林阿姨,林阿姨就沒有接電話了。8月底醫院社工來電跟我討論林阿姨的事,而醫院社工之所以會介入是因為林阿姨在醫院都沒有人來探視,醫院社工會跟我聯繫是因為林阿姨把我的名片給醫院社工。原本跟林阿姨約好8月底去醫院訪視,但去的時候剛好遇到林阿姨去開刀,因此沒見到面。

9月初至醫院訪視林阿姨前詢問林阿姨是否有想要吃什麼?林阿姨請我買雞排,因為怕半夜肚子餓。訪視當天跟林阿姨聊到兩個兒子,大兒子都不願意接林阿姨的電話,小兒子已經至監獄服刑了。或許對我來說親情還是很重要的,因此我還是試著打電話給林阿姨的大兒子,沒想到林阿姨的大兒子有接我電話,在我表明身分後,林阿姨的大兒子就跟我說不要怪我沒有照顧我媽,我當下馬上同理林阿姨的大兒子的心情,或許因為這樣的同理讓林阿姨的大兒子願意跟我說過往他們家的辛酸史也跟我抱怨了很多。掛上電話的那一瞬間,我心裡真的是百感交集,到底是什麼原因會讓親情變成決裂,甚至已經在醫院了也不願意見面。我該告訴林阿姨真相嗎?還是我要說好聽話呢?

離開醫院時,我一直再思考著“獨居老人”這個對象,到底是真的獨居抑或是子女不孝呢?抑或是在獨居老人年輕時也沒有好好照顧自己的子女,以致年老時子女根本不想照顧。如果我的父母年輕時沒有照顧過我,那他們年老時,我還會想照顧他們嗎?我想可能不會吧!如果我自己都不會了,那我憑什麼去要求別人要怎麼做?雖然我的角色是社工,理論上應該要協助家庭修復關係,但我從來不是他們家的人,我又如何能理解他們經歷了什麼?如果我要求或希望林阿姨的大兒子去照顧林阿姨,那我會不會太殘忍了呢?

或許因為到醫院探視林阿姨及幫林阿姨買雞排,關係有建立起來,當我再提起要帶林阿姨去監獄探視她小兒子,她願意讓我們接送了。9月中我們帶林阿姨去宜蘭監獄接見他小兒子前幾天,林阿姨打電話給我請我幫她買肉乾,因為她的腳受傷無法下樓,她要帶肉乾去給她小兒子,如果沒有買,擔心小兒子會生氣。我可以理解林阿姨想要買東西給小兒子的心情,但我也在思考如果林阿姨因為沒有買肉乾給她小兒子,而她小兒子對她發脾氣,那我帶她去監獄探視她兒子不就是害她被罵嗎?對我來說買肉乾太容易了,但我不願意這麼做,是因為我希望林阿姨的小兒子在監獄可以認知到被處罰而不是還一直要求林阿姨要對他付出,因此我拒絕林阿姨的要求,而林阿姨也很不客氣的跟我說要不要載她去接見她小兒子隨便我,然後就掛斷我電話了。

被林阿姨掛電話已經是見怪不怪了,我猜林阿姨在跟她兒子的互動應該也是如此吧!我不想落入這樣的循環,因此我沒有打電話給林阿姨,但林阿姨在不到1小時就傳訊息詢問我當天幾點出門要去監獄。去監獄當天結束之後,我一直再思考著帶林阿姨去接見她小兒子到底是不是好的?因為林阿姨一直跟我說沒有錢,但她卻幫她小兒子寄了1,500元,還買了零食給她小兒子也花費了將近1,000元,2,500元對林阿姨來說也許是好幾天的生活費,但看小兒子一次就要花掉2,500元。或許這就是媽媽的愛子心切吧!但我也在思考,那為何林阿姨的大兒子對林阿姨有那麼多的不諒解與抱怨呢?是偏心嗎?還是有其他的議題呢?身為社工的我可以做很多也可能什麼都不能做,如果真的要做到家庭修復,那我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呢?而政府的方案又可以讓我花在一個個案多少時間呢?

電子發票捐贈碼:8868

社會企業聯絡電話:(02)2936-2989

七品聚餐廳粉絲團

利伯他茲臺北諮商所

Rebirth cafe 心聚點

九個菓子粉絲團

© 2021 財團法人利伯他茲教育基金會